东北视窗  环境新闻

 

  生态资源大省空气污染频袭

  黑龙江咋治雾霾“季节病”(绿色家园·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①)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然而,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生态环境保护仍然任重道远,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还须持续加力。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十九大报告提出,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的攻坚战。生态周刊从本期起,围绕如何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出系列报道,分别聚焦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的地方实践,呈现现状和难处,分析进展和前景。

  11月28日,环境保护部联合黑龙江省政府,约谈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和哈尔滨、佳木斯、双鸭山、鹤岗4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督促落实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措施。约谈会指出,10月份哈尔滨等4市持续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空气质量指数长时间“爆表”,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森林面积、湿地面积全国最大,自然保护区占比全国最高,生态环境优势突出的黑龙江何以为雾霾所扰?既要“暖洋洋”,又要“天蓝蓝”,治霾攻坚,黑龙江该咋干?

  燃煤供暖、焚烧秸秆等导致雾霾频袭

  一出门,哈尔滨市民孟宪国就皱起了眉头——又是雾霾天。11月7日,哈尔滨阴雨蒙蒙,雾霾较重,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呛人的味道。街道上,路人行色匆匆,口罩成为标配。抬头一望,冰城标志性建筑龙塔形迹难觅。

  “北极熊出去,熊猫回来。”“出门上班,没走多远回头一看,家没了。”……朋友圈里,段子横飞,孟宪国却乐不起来。“哈尔滨一到秋冬季雾霾就多,老遭罪了!”

  不只是哈尔滨,黑龙江大庆、齐齐哈尔、绥化、鹤岗、双鸭山等地,近年秋冬交替时节也频遭空气污染困扰。

  北国冬早。刚过国庆长假,南方的人们还穿着短袖,哈尔滨人就开始念叨供暖的事了。黑龙江地处北疆,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省份,每年供暖期长达6个月以上。位于“金鸡之冠”的北极漠河,供暖期更是长达9个月。

  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黑龙江能源结构相对单一,供暖以燃煤为主。漫漫冬季,熊熊炉火在给市民提供温暖的同时,也不断释放着烟尘。

  同时,黑龙江是全国耕地面积最多的农业大省,粮食产量居全国之首。秋冬时节,常常出现农民焚烧秸秆的情况。再加上机动车尾气、城市扬尘、工业废气等各地共性因素,秋冬季遭遇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静稳天气时,雾霾“病”就不时造访黑龙江。

  最令孟宪国难忘的,是2013年10月20日那场大雾霾。“刚开始供暖,雾霾就来了。好家伙!能见度不足20米,机场、高速公路被迫关闭,学校停课。新闻里说,PM2.5的日平均值甚至达到每立方米1000微克。”

  面对日益凸显的区域性、季节性大气环境问题,黑龙江近年来发力治霾。

  一系列防治举措减少了天空“灰盖子”

  治“病”先号“脉”。

  黑龙江省环保部门对全省13个城市的PM2.5、PM10进行了源解析。结果显示:燃煤排放贡献最大,贡献率达三成,冬季更是高达四成;而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生物质燃烧等,是主要诱发因素。

  “治霾,不能粗犷地、简单地‘一刀切’,而要精准发力、差别施策,做到对症下药。”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厅厅长李平说。

  “突出重点地区、重点时段、重点环境,采取最有效的治理措施、最严格的监督管理、最严厉的责任追究,对侵害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的行为寸步不让。”《黑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案》定下“治霾策”。

  优化能源结构,控制燃煤消费总量、提高质量。根据《方案》,至今年底,全省要减少低质煤炭使用总量2600万吨,增加替代优质煤炭1970万吨。哈尔滨、牡丹江、七台河和鹤岗等重点城市,要力争实现燃煤消费总量负增长。

  一台台冒黑烟的锅炉,是环保工作者的“心病”。黑龙江大力度推进锅炉淘汰及改造。今年以来,截至10月底,已淘汰城市建成区内1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2777台;完成96台锅炉脱硫设施改造、81台锅炉脱硝设施改造、83台锅炉除尘设施改造。

  哈尔滨市文景街,中国华电集团哈尔滨发电公司。“公司2015年投资1.63亿元,对锅炉进行脱硫、脱硝及除尘改造,排放全达标。烟囱再也不会冒黑烟了。”工作人员介绍。

  近年来,省、市环保部门对大气污染企业动真碰硬、频频“亮剑”。2015年,根据新环保法,哈尔滨市对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华能集中供热有限公司实施按日处罚,罚款金额达200万元。这是新环保法实施后黑龙江开出的按日连续处罚最大罚单。今年,黑龙江对火电、钢铁、水泥等8个行业实施了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共查封8家企业的生产设备,责令15家企业停产整治,行政处罚174家企业。

  针对大气环境污染存在的突出问题,黑龙江制定出台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对重点领域的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严格管理等进行了规范,并在控煤、提升工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管车控油、减灰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

  与此同时,黑龙江“真金白银”加大投入力度。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省大气污染防治总投资达52.4亿元,主要用于工业污染治理、小锅炉淘汰、秸秆综合利用等。

  “冬病夏治”、百日攻坚、铁腕治污……一系列实打实的举措,让天空的“灰盖子”少了:2013年至2016年,黑龙江省13个地市累计重污染天数分别为:69天、71天、121天、32天;2016年PM10平均浓度为57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了18.6%。

  秋冬季治霾,既要“暖洋洋”又要“天蓝蓝”

  今年,哈尔滨市提前10天,于10月10日启动供暖。供暖以来,哈尔滨市多次出现雾霾“爆表”情况。

  为啥今年哈尔滨污染天数比较多?“一方面,哈尔滨受暖空气控制时段较多,秋冬季的气温偏高、湿度大,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另一方面,相比去年,秸秆焚烧引起的输入性污染较为集中,加重了雾霾程度。”哈尔滨市环保局副局长姚玮晶解释说。

  姚玮晶认为,近年来冰城城区面积不断扩大,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成比例,这是市区雾霾多发的最根本原因。

  “经过几年努力,黑龙江的空气质量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受季节性和区域性特点影响,情况仍不容乐观。”李平坦言,雾霾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治理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全省普遍存在燃煤小锅炉淘汰工作进展缓慢、秸秆焚烧管控力度不大、企业环保意识仍然薄弱等问题。”日前召开的黑龙江全省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电视电话会议指出。

  李平介绍,自今年10月至明年4月,省环保部门从全省抽调500多名环境执法人员,开展全省环保系统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专项行动,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治霾卫蓝”战役。截至11月12日,前五轮次共检查大气污染源企业1097家,检查城市大气环境综合治理区域612处,督查发现各类环境问题1212件。

  11月3日,哈尔滨、大庆、绥化三市签订《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合作框架协议》,互通共享环境信息,对区域重污染天气预警会商协调联动,共同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开展联动执法。

  在11月28日的约谈会上,黑龙江省农委和4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均作了表态发言,表示将诚恳接受约谈、正视问题、举一反三、全面整改,确保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既要“暖洋洋”,又要“天蓝蓝”,黑龙江正在加力攻坚。(本报记者 谢振华)

  ■链接

  打赢蓝天保卫战

  相比2013年,2016年全国338个地级城市PM10平均浓度下降15.5%,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重点区域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33%、31.3%和31.9%。这说明“大气十条”实施4年来执行有力,成效明显。

  不过,目前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空气质量还很不理想。全国338个城市全年达标的只有84个,占比只有24.8%;全国PM10平均浓度是每立方米82微克,标准是70微克,超过标准17.1%;PM2.5平均浓度去年是每立方米47微克,标准是35微克,超标34.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

  在10月23日举办的“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建设美丽中国”记者会上,环保部部长李干杰表示,打赢蓝天保卫战,比过去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采取一系列更有力措施,紧紧围绕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这个核心,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严格环境监管,加强督导检查,推进工作落实。要确保到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能取得明显成效,全国338个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以上,以2015年为基数未达标城市的PM2.5浓度要平均下降18%。同时为实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目标做好谋划,打好基础。(本报记者 寇江泽整理)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