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视窗  东北新闻

 

 记者杨毅 位于大连金普新区城区中轴线金马路中段,大路通衢襟连四方,万丈高楼拔地而起,车马川流,街市如昼。这里是中国第一个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奠基之地。

  34年前,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奠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重要标志模式之一。彼时,大连金州区的大孤山乡仅是散落着四个小渔村的贫瘠之地。1984年秋,当奠基石深深埋入这里时,小渔村从此连通世界,“神州第一开发区”的名字从此响彻大江南北。
 

  在改革的号角吹响后,中国开发区的第一代建设者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仅靠1000万元(人民币,下同)财政资金和2.3亿元银行贷款作为启动资金,10年时间,硬是将巴掌大的小渔村打造出中国开发区的样本——十年固定资产投资、外商投资企业协议投资总额、实际利用外资额、社会总产值等多项经济指标,均居全国开发区之首。当年的小渔村华丽转身,为东北经贸发展提供着不竭动力。

  大连金普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丛克说,创新是开发区的基因,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开发区发展关键便在于“新”。为此,该区率先实施了一批全国先行先试的亮点改革举措:第一个挂出“开发区管委会”牌子;第一个成立“马上办”办公室,提高办事效率;第一个设立项目推进中心,改善投资软环境……借吹遍中国大地的改革春风,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着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建设。
 

  2014年6月,大连金普新区正式获批成为中国第十个国家级新区;2017年4月,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在大连金普新区正式挂牌。从“神州第一开发区”到开放先导区聚集,再到自贸试验区,从当年的3平方公里到如今的2299平方公里,改革创新之路越走越宽。

  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力,改革红利逐步释放,城市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据统计,34年来,从1984年经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到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高达2100多亿元,占大连市的28.6%,占辽宁省的8.8%。大连金普新区已成为东北腹地经济发展的龙头和中国对外开放巨大成就的缩影。

  始建于1848年的大连盐化集团,坐落于大连金普新区复州湾,这个拥有170年历史的老牌国有企业,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大连盐化集团董事长厉焕策表示,40年来,企业产品从只有普通工业盐、氯化钾、溴素、氯化镁“老四样”,现在逐步形成“海盐+盐化工+水产养殖+海盐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近几年来,集团职工收入每年以10%的幅度递增,2017年,人均年收入达6.3万元。在厉焕策看来,企业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后企业实施的一系列改革举措。

  除大连盐化集团等传统国有企业外,金普新区还涌现出一大批外资企业。截至目前,该区外资企业已达50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中近百家在此投资兴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带动产业集聚、引领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

  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入驻的背后,是金普新区在管理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人才工作、优化营商环境等领域不断突破进取的结果。据介绍,新区率先编制试行“六张清单”的创新举措,即所有行政审批职能部门及审批事项全部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彻底实现“清单之外无权力,大厅之外无审批”;新设立企业实现“四证一章”即企业1个工作日内便可完成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事项。这样的效率开辽宁全省之先河,其速度也创下全国最快。

 

  减负基层、鼓励大众创业的大连金普新区实现了审批和监管有效衔接,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与此同时,简政放权、精简机构和大胆地“自我革命”,也成为金普新区创新社会治理的突破口。目前,金普新区管委会机构数量已减至15个,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工作机构、人员编制也均精简30%。金普新区政府部门权力的“瘦身”,也激发了社会的创造力。

  “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大连市委常委、金普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强表示,长期以来,大连金普新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开拓进取,已成为东北地区开放程度最高、现代产业集聚最多、管理体制与国际惯例接轨最好的现代化新城。

  改革永远在路上。随着新一轮东北振兴的航程开启,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的挂牌成立,以及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大连金普新区再次迎来了加快发展的历史性机会。作为中国东北地区改革开放的窗口,金普新区正牢牢抓住发展机遇,已吹响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号角。(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