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机长”“走廊廊长”“灯长”“窗台台长”“前门管理员”……这两天,一篇帖子火了,一位四川的家长在社交平台发文说,自己家儿子刚上小学二年级,开学第一天,班主任就在班级群发了“班干部竞选岗位表”,为全班51个孩子设置了53个岗位。(9月12日《工人日报》)

  没有“官位”只有“岗位”,该事件中53个岗位的设立能将班级事项细化,让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这样的暖心举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和奉献意识,调动学生努力付出、参与劳动的能动性,也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定位。

  “饮水机长”“走廊廊长”“灯长”等平凡岗位,服务性质大于管理性质,并不存在一些网友所称的“满足官瘾”一说,不宜套用成年人的评价体系妄置可否。相反,这些岗位可以让每个孩子有责任可担、有劳动可为,体现的正是劳动中学习、学习中成长的教育理念。

  义务教育不应只是应试教育,还当有劳动教育的渗透。新学年伊始,中小学课程也迎来新变化,劳动课正式成为一门独立课程,课程内容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类别。新时代劳动教育该怎么开展?劳动课如何有料、有趣、有意义?或许用班干部责任为劳动赋能,也不失为日常生活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积极尝试。

  班级事务林林总总,53个岗位覆盖了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项都让居其位者发挥所长,在班级里有参与感,为集体出一份力,本身即是无比珍贵的劳动教育过程。此前,吉林长春、四川达州等地中学也进行过类似探索,管花草的有“花长”,管桌椅的有“桌长”,管窗台的有“台长”,让青少年在参与班级事务中,真正理解和认同责任的内涵、劳动的价值,使勇担责任、尊崇劳动蔚然成风,也给素质教育补上“偏科”短板。

  而从网上压倒性的叫好声中,可以发现,人们乐见这种让学生在“管理中成长”的模式。这能充分考虑到青少年学习成长现状,通过引导青少年树立服务意识、劳动思维,成为更加健全、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人才。当然,“人人都当班干部”只是其外在形式,重要的是如何真正落实好这项“创举”,用责任为劳动赋能,避免其成为装点素质教育的“花架子”。